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又稱曹景完碑,刻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碑阳20行,每行45字,碑阴5列,内容为记述曹全(字景完)的功业。明万历初年(1573年)出土于陕西郃阳县。清康熙壬子(1672年)后断裂缺字,于1956年移立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在汉隶碑刻中属尚阴柔一类的代表作品。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38)
标签:
《千字文》乃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千字文》为南朝周兴嗣所编,它的撰作,相传还有一段故事;原来是当年梁武帝令殷铁石在王羲之书写的碑文中拓下不重复的一千个字,供皇子们学书用的。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14)
标签:
《贺捷表》是三国时期钟繇的小楷代表作,书于魏黄初二年(221年)。此作笔法精微似玉箸垂露,结体宽绰如幽谷含风,既保留汉隶《乙瑛碑》的波磔遗韵,又开创楷书《宣示表》的新体先河,将奏表的庄重仪轨与楷书的初创之美完美融合,堪称中国书法史上小楷艺术的奠基之作。正值汉字隶楷转型之际,此表可见书体演变的典型特征。横画收笔已见楷书顿挫,"贺"字末笔犹存隶书波势。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称"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10)
标签:
《瞻近帖》是《十七帖》丛帖第八通尺牍。是王羲之写给妻舅郗愔的一封信,信中对郗愔来会稽居住的消息感到高兴和期盼,并希望他能告知来期。《法书要录》卷十《右军书记》著录《瞻近帖》全文。刻入《十七帖》等。《瞻近帖》另有墨迹两件:一为唐代敦煌临本,二为元代赵孟頫补写唐人临本。释文: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9)
标签:
《铁山摩崖石刻-石颂》墨拓 篆书颂文,刻于佛经右侧,共12行,行43—52字,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共614字,现可辩认476字。颂文系骈体文,讲究对仗,工整华丽,极富文采,记述了铁山刻经的时代背景、经主家世、刻经年月;记述了铁山摩崖的位置与周围地理环境,“瑕丘东南,大岗山南岭之阳。前观邾峄峨峨……却瞻岱岩巍巍……左顾昌岩,右临车驿……”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清跨羲、诞,妙越英、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8)
标签:
石颂 /
《急就章》原名《急就篇》,是西汉元帝时命令黄门令史游为儿童识字编的识字课本。因篇首有“急就”二字而得名。流传至今最早的《急就章》写本传为皇象书,今有刻本流传。近人沈曾植《海日楼札丛》称:“细玩此书,笔势全注波发,而波发纯是八分笔势,但是唐人八分,非汉人八分。”此帖对后世影响甚大,至今仍为古章草的代表作品,亦是公认的章草范本之一。《急就章》以明代吉水(今属江西省)杨政于正统四年(1439)时,据宋人
赞 ()
艺道来源:艺道
阅读(14)
标签:
皇象 /
汉隶珍品《汉故雁门太守鲜于璜碑》,亦称《鲜于璜碑》,延熹八年(165)十一月立。1973年5月,天津武清县高村乡兰城村农民发现于村东苏家坟。碑高2.42米,宽0.81-0.83米,厚0.12米。碑阳字共十六行,满行三十五字;碑阴字共十五行,满行二十五字,共827字。此碑新出,文字基本完好,书法亦出自高手,为汉隶中的珍品。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此碑结字宽扁丰厚,整齐划一,用笔瘦硬有力,骨肉雄浑,棱角
赞 ()
艺道书法来源:艺道书法
阅读(28)
标签:
汉隶 /